<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

    1.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自序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使用手冊》 >> 作者自序
      人體使用手冊

      人體使用手冊目錄

      小時候英文課本中,一個國王氣球點石成金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點石成金”是西方自古以來科學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相對于西方的點石成金,東方的中國帝王則不斷地追求長生不老術。這兩種不同的動機,推動著東西方的科學走向不同的方向。

      記得小時候,書本上有介紹科學家時,所用的圖片都是放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化學家,在20世紀末期信息工業開始發展之前,大家印象中的科學家大多數是化學家。西方的醫學就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中發展出來的,無論是檢查或者治病的藥,都是化學的邏輯、方法和制品。一直到今天,西方醫學仍然充滿了化學科技的影子,甚至可以說是用化學方法來治病的科學。

      中國人追求了幾千年的長生不老術,發展出獨具一格的醫療技術。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而建立了陰陽、五行的理論。近百年來,無論西方人或中國人都認為這種陰陽五行的理論沒有科學依據,根本是玄學。20世紀末和本世紀初,信息和網絡科技成為新科技的象征,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備一定程度的信息或網絡科技知識,信息和網絡科技中最重要的是系統學。

      從現代系統學的觀點回頭看中醫的陰陽五行,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陰陽五行理論,是那個沒有儀器和數據的年代,用來描述系統的一種方法。在過去我們無法找到一個類似的系統利用比擬的方式來解釋人體。但是在現代系統學發達的年代,用我們熟知的信息和網絡系統來解釋人體,將是一個使中醫更容易被理解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試著用這個角度來描述中醫理論。和西方醫學相比,中醫可以說是運用系統學原理治病的科學。

      軟件是信息科技中最特別的事物,它是人類制造的第一個無法從硬件中用肉眼看到的東西,如果不明白有軟件的存在,直接用解剖計算機硬件的方法,無法證實軟件的存在。人體的功能比計算機復雜千萬倍,從信息科技的觀點來看,人體不可能只是單純的硬件,必定存在著我們無法用解剖學驗證的許多軟件一樣,永遠無法從解剖學中得到驗證。

      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可是卻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制造出來,只要一對男女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造個人出來??墒侨梭w的維修卻極為復雜,一個極為優秀的學生,在醫學院里必需讀七年,然后又要在醫院中繼續學習很多年之后,才能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醫生??墒羌幢闶墙袢兆钪尼t生,也有一籮筐的疾病是他束手無策的。

      在我花了許多年研究中醫,發現錯誤的健康觀念所形成的錯誤生活習慣,以及對于疾病的錯誤處理方式,使得人體的血氣水平不斷地下降,各種不同程度的血氣不足,形成了不同的慢性病。也就是說,大多數慢性病其實是用錯誤的方法使用人體所造成的結果。

      現代醫學面對眾多無法解決的慢性病,一味地寄希望未來某一天能發明新的藥物,一舉克服某種疾病,這種研究方向很可能是不切實際的?;貜驼_的生活習慣,并且用正確的方法處理疾病,使人體的血氣逐漸上升,讓身體的修復和再生系統發揮作用,應該是人類更有機會克服慢性病的途徑。

      中醫最古老而著名的醫學經典是一本流傳了三千多年的《黃帝內經》,這本書的完成一直是歷史上的謎,三千多年前的人類如何能夠建構這么完美的醫學理論?但是這本書顯然也隱藏或者遺失了許多章節,特別是心和靈的章節。

      經絡穴道是中醫理論中最特別的部份,我最感興趣的是一些含有靈、神、魂、魄字眼的穴位名稱,例如,靈臺、神堂、魂門、魄戶等。這些穴位顯然和現代最流行的身心靈醫療中的靈有密切關系。也就是說最早的中醫應該是包含靈療類似南美洲印加巫醫的技術,也許因為政治力的介入因素,使得這一部份被刻意的刪除了。

      孔夫子有一句千古名言:子不語怪力亂神。自從儒家被歷代君王奉為最適合治世的主要理論之后,讀書人就視怪力亂神為邪說。醫書中的靈療部份很可能就這么成為難登大雅之堂的言論而被從古書中給刪除了。

      我一直相信最早的中醫和印加的巫醫應該很接近,而歷代的名醫中也應該多數均有特異功能,如扁鵲能透視人體臟器的能力以及名醫孫思邈的通靈能力,均記載于史冊中。在中國,醫術非常高明的醫生常常被尊稱為神醫,其實神醫不過是巫醫的美稱而已。

      為了弄清楚真正的中醫,在一個偶然的機緣里,我選擇學習成為一名中國式的巫醫,和我的上師建立了溝通管道。經過近一年的快速學習,我建立了這本書中大部份的理論架構。利用這個理論架構可以對許多人體的現象和疾病做出更合理的解釋。

      吳清忠

      32  | 對現代醫學的質疑 32
      關于“人體使用手冊/作者自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韩av无码免费大片
        <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