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

    1. 印堂穴

      (重定向自印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ihi.jpg

      印堂,經外穴名。出《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布有滑車上神經的瞼上支,兩側有額內側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眩暈、感冒、目痛,鼻衄,失眠,小兒急、慢驚風,產后血暈,以及鼻炎,高血壓等。沿皮刺0.5-1寸。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位于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取定穴位時,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印堂穴位于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取法〗仰靠或仰臥位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降眉間肌。皮膚由額神經滑車上神經分布。肌肉面神經顳支支配,血液供應來自滑車上動脈眶上動脈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靜脈。

      〖功用〗清頭明目,通鼻開竅。

      〖主治疾病〗1、頭痛,頭暈 2、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針放血,可灸。

      目錄

      一、經外奇穴

      [類屬]

      中醫腧穴?! ?/p>

      [類別]

      經外奇穴?! ?/p>

      [出處]

      穴位首見于秦漢《素問∶刺瘧篇》;穴名首見于元代《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p>

      [別名]

      曲眉(唐代《千金翼方》);光明(唐代《新集備急灸經》)?! ?/p>

      [定位取穴]

      在面額部,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正坐,或仰靠,或仰臥取穴。引  

      [局部解剖]

      降眉間肌中;布有額神經的分支滑車上神經,眼動脈的分支額動脈及伴行的靜脈?! ?/p>

      [主治病癥

      頭痛,眩暈,鼻炎,鼻淵,鼻衄,目赤腫痛,小兒驚風,失眠,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高血壓,神經衰弱?! ?/p>

      [操作]

      提捏局部皮膚,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删??! ?/p>

      [穴方選錄]

      1)治鼻塞印堂,配迎香穴、合谷穴、風府穴、魚際穴(《針灸學簡編》)。

      2)治鼻淵:配上星穴、曲差穴、風門穴、合谷穴(《類經圖翼》)。

      3)治失眠∶印堂,配神門,三陰交。

      4)治療鼻衄不止: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勞穴、風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針灸大成》)。

      5)治頭重如石∶印堂,配攢竹。

      6)治急性腰扭傷∶印堂,配水溝。

      7)治梅尼埃病內耳性眩暈癥)∶印堂,配太陽,百會。

      8) 治療目痛:印堂.配攢竹穴、絲竹空穴、四白穴、太陽穴(《簡易針灸療法》)。

      9)治療眩暈:配絲竹空穴、頭維穴(《針灸醫案集要》)。

      10)兩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攢竹穴、陽白穴、合谷穴、頭維穴(《針灸大全》)。

      11)舌尖生疔:配中指尖穴、頸百勞穴、承漿穴、少沖穴、少府穴(《刺療捷法》)。

      12)中風不省人事:配中沖穴、百會穴、大敦穴、合谷穴(《針灸便用》)。

      13) 角弓反張痧:配百會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驚合璧》)。

      14)產后血暈:配支溝穴、足三里穴(《簡易針灸學》)?! ?/p>

      視頻:按(锨入)刺印堂穴調失眠

      (5分15秒左右開始)

      文獻摘錄

      《素問:刺瘧篇》∶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兩額兩眉間出血。

      《新集備急灸經》∶患大風病,兩眉中名光明穴,灸隨年。

      《玉龍經》∶子女驚風皆可治,印堂刺入艾來加。印堂,在兩眉間宛宛中,針一分,沿皮先透左攢竹,補瀉后轉歸元穴,退右攢竹,依上補瀉,可灸七壯?! ?/p>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參看

      關于“印堂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印堂穴條目的留言

      --171.88.114.230 2019年11月13日 (三) 14:21 (CST)

      留言: 印堂現在歸在督脈里,屬于腧穴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韩av无码免费大片
        <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