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

    1.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a7z.jpg

        

      目錄

      概述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簡稱AHC)是1969年發現的一種眼病,系有腸道病毒70型所引起,現已波及世界各地,成為目前人類最常見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發病快、傳染性強并可并有結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損害等特點?! ?/p>

      診斷

      1.臨床診斷 本病在大流行時期診斷不難,但在流行初起時或散發病例,如不注意,可與細菌或其它病毒引起的結膜炎相混淆。

      2.實驗室診斷

      ⑴病毒分離 從中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后第1天陽性率最高,3天后開始下降,5天后為陰性。

      血清學檢查 結膜囊內病毒分離陰性者還可采用血清學檢查?;謴推冢?周左右)中和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即可確定診斷?! ?/p>

      治療措施

      抗生素磺胺藥對于本病基本無效,皮質類固醇減輕炎癥反應。對于腸道病毒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僅有羥芐苯并咪唑(2-hydroxybeny benzimidazole,簡稱HBB)在組織培養系統中,50微克/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腸道病毒70型柯薩奇A24型,為今后開展防治本病,提供了實驗依據。國內報告有采用冷鹽水洗眼或汞劑滴眼治療取得一定療效者?! ?/p>

      病原學

      世界各國在本病流行時,都分離出一種新型的微小核糖酸病毒。該病毒直徑約20~30毫微米,球形、RNA單股病毒。耐酸、耐乙醚、對碘苷抵抗;對熱敏感,加熱到50℃分鐘即能滅活。能在Hela細胞及人胚肺細胞培養基上生長。該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某些毒株經腦內或脊髓接種猴子時,可使猴子產生神經損害,或下肢馳緩性麻痹,作為本病的病原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腸道病毒70型所致。近來發現另一種腸道病毒柯薩奇A24型也能引起同樣臨床病變。

      本病多發生于夏秋季節,主要通過水或直接接觸傳染。人類對本病普遍易感,無性別差異。各年齡都可發開門見山,10歲以下兒童雖說感染率高,但發病率較低,可能為隱性感染。成人特別是20~40歲者,發病率占80%以上。本病愈后可留下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發生重復感染?! ?/p>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潛伏期短,一般為24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3天。實驗室誤接種眼內,可于18~36小時內從該眼分離出病毒。

      2.睡覺癥狀 起病急,開始時可為雙眼,也可為單眼,但迅速累及雙眼。發病后即出現劇烈的異物感、眼痛怕光流淚等癥狀。分泌物初起為漿液性,以后變為粘液纖維素性。一般病毒情于1~2天發展以頂點,3~4天后逐漸減輕,7~10天后恢復正常。少數病例出現頭痛、發熱、鼻塞、喉痛等癥狀。

      3.他覺癥狀 包括眼瞼腫脹,結膜下出血,多發性角膜上皮剝脫,點狀上皮下浸潤,結膜充血、浮腫、結膜濾泡耳前淋巴結腫大等。

      ⑴眼瞼腫脹 輕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發生。其腫脹為浮腫性,不伴紅痛,通常數日即可消退。

      ⑵結膜表現

      1)球結膜出血 發生率高達70%以上,因而有“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之稱。好發部位在顳上方,出血多為斑點或片狀,色鮮紅,嚴重時可波及整個結膜下都有出血,與外傷性結膜下出血極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內發生,輕者一周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月才能吸收。臨床上根據結膜下是否出血分為兩型:出血型多見于年青患者;浮腫型則見于高齡患者。

      2)濾泡形成 較EKC少。早期因瞼結膜浮腫而不明顯,3~4天后待浮腫消退,才能發現穹窿部結膜有較多細小之濾泡形成。

      ⑶角膜表現

      1)多發性多膜上皮剝脫 發生率高。發病三小時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現針頭大小之多發性上皮剝脫,呈散在或排列成條狀、片狀分布,是引起眼痛、異物感的主要原因。3~4日后可自行消失,少數持續2周以上。

      2)點狀上皮下浸潤 30%左右的患者結膜炎消退后出現點狀上皮下浸潤。通常只有數個浸潤點,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須通過裂隙燈才可發現。多數在1~4周后自行消失。一般不造成視力損害。皮質素點眼,數日內即可消失。

      ⑷其它癥狀 多數病例在發病時,可有耳前頜淋巴結腫大,并有壓痛。該癥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

      神經系統并發癥 臨床極少見。目前僅有印度報千35例,塞內加爾8例,臺灣33例、上海10例。申野綜合文獻報告,該并發癥具有如下特點:①多發生于成年男性;②常在結膜炎后2~3周發生;③前驅癥狀有發熱、倦怠、頭痛及感冒樣癥狀;④初起表現為神經根刺激癥狀和急劇的肌力低下,數日后表現為運動麻痹;⑤癱瘓為弛緩性,主要累及下肢;⑥重視者可造成肌肉萎縮,輕度或中等者可恢復正常。雖然上述神經系統合并癥發生率很低,但較為嚴重,并可遺留永久性癱瘓,因此值得警惕?! ?/p>

      預防

      在流行期間,其主要措施為:①個人衛生 不用臟手揉眼,實行分巾分盆;②公共衛生 要對游泳池、浴室、理發店以及集體單位的浴池和洗臉池嚴加衛生管理;③隔離傳染源 對患者應采取隔離措施,防止傳播。在本病流行期間,對于車站、碼頭,應加強檢疫工作,嚴禁病人外流;④在沒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藥前,不要亂用“預防性眼藥水”,以兔交叉感染;⑤加強消毒工作 腸道病毒對熱及干燥敏感,加熱至60℃分鐘即可滅活。常用的消毒劑酒精(50%30秒、70%10少、90%10秒)、碘劑(0.2%PA碘1分鐘)、石炭酸(1%5分鐘)及甲酚(3%15分鐘)都有較好的滅活作用。建議臨床上采用70%酒精(90%的刺激性太強)洗手等待干燥,以作為消毒措施。臨床實驗證明采用干擾素點眼,可預防本病的發生,由于經濟價值較高,在大流行期間尚無實際應用價值。

      對于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預防,目前尚無有效方法。AHC患病期間,避免疲勞和禁止肌肉注射,對于減輕癥狀或減少該合并癥的發生可能直到一定的作用。

      關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韩av无码免费大片
        <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