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

    1. 拉沙熱

      (重定向自拉薩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拉沙熱(lassa fever)是一種急性、傳染性強烈的國際性傳染病。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經嚙齒類動物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流行于尼日利亞、利比亞、塞拉利昂、幾內亞等西非國家。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亞東北地區的拉沙鎮發現而得名。

      目錄

      拉沙熱的病因

      拉沙病毒屬沙粒病毒科廣沙粒病毒一般和嚙齒類宿主的慢性感染有關。

      1、發病機制。

      拉沙熱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拉沙病毒可通過損傷的皮膚黏膜侵入,進入淋巴系統血液循環。病毒在咽部淋巴組織增殖,出現咽炎癥狀。導致多器官損傷的主要機制為病毒直接作用,以肝損傷最常見。出血原因主要為血小板內皮細胞功能喪失所致。拉沙病毒可感染人樹突狀細胞(DC)和巨噬細胞(MP),但不引起DC、MP細胞凋亡。拉沙熱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質升高,如IL-8、干擾素誘導蛋白-10(IP-10)、IFN-γ、IL-12、IL-6、RANTES等。在致死性患者中,IL-8水平較低或檢測不到。IP-10可通過抑制內皮細胞功能,趨化T細胞NK細胞參與感染和休克。重癥病例表現為細胞免疫反應受到抑制。

      2、病理改變。

      本病病例尸檢資料較少,現有的少數病理所見多為非特異改變。肝臟為主要靶器官。肝臟腫大、切面蒼白。肝索和肝竇狀隙可見凋亡小體。電鏡下肝臟細胞內可見大量的拉沙病毒顆粒。肝細胞質致密可見嗜酸性包涵體,胞核固縮或消失。肝小葉內點、灶狀壞死、出血,但其網狀組織構架完好。炎癥細胞較少,可見到枯否細胞。

      心、肺、腎、腦等器官可見充血、水腫。

      淋巴結單核吞噬細胞增生,皮質、濾泡淋巴細胞減少。

      拉沙熱的癥狀

      拉沙熱潛伏期約6-21天。

      起病緩慢,癥狀包括全身不適、發熱、咽痛、咳嗽、惡心、嘔吐、腹瀉、肌痛及胸腹部疼痛,發熱為稽留熱弛張熱,常見眼部和結膜炎癥滲出。

      約80%的人類感染表現為輕癥或無癥狀,其他表現為嚴重多系統疾病。疾病在妊娠期尤為嚴重,超過80%的孕婦可發生流產。

      嚴重病例常發生低血壓休克、胸腔積液、出血、癲癇樣發作、腦病、臉病和頸部水腫,也常伴有蛋白尿血液濃縮?;謴推诳砂l生暫時性脫發運動失調。25%的病人可發生第八腦神經耳聾,1-3個月后僅半數病人可恢復部分功能。

      病死率約為1%,住院病死率接近15%,在一些流行區病死率更高。

      妊娠第3個月婦女和胎兒病死率尤高。谷草轉氨酶高于150和高病毒血癥者,預后較差。

      拉沙熱的診斷

      拉沙熱的檢查化驗

      1、一般檢查

      (1)血常規檢查:重癥病例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升高。

      (2)尿常規檢查:約2/3病例有蛋白尿。

      (3)生化檢查:可有AST、ALT、BUN升高。

      2、清學檢查

      (1)血清特異性IgM抗體:多采用IgM捕捉ELISA的方法檢測。IgM抗體一般于發病后第2周出現。

      (2)血清特異性IgG抗體:采用ELISA、免疫熒光法(IFA)等方法檢測,但IFA的敏感性較ELISA差。一般情況下,發病后第3周出現IgG抗體。

      3、原學檢查

      (1) 血清中特異性抗原:多采用ELISA法檢測。一般情況下,拉沙病毒抗原于發病后第1周出現。

      (2)核酸檢測:采用RT-PCR等核酸擴增等方法檢測。病程5天內大多數患者的血清中可檢測到病毒核酸,發病后30天內在半數以上患者中仍可檢到。

      (2) 病毒分離:采集發病14天內患者血清或全血標本,用Vero細胞進行病毒分離。

      拉沙熱的鑒別診斷

      裂谷熱。

      裂谷熱: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癥狀)為2至6天。受感染者要么無任何檢出癥狀,要么出現輕度的疾病反應,有發燒癥候,即突然感冒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

      拉沙熱的并發癥

      并發低血壓休克、急性腎衰竭和嚴重出血。

      拉沙熱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拉沙熱的預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傳染源。

      主要為滅鼠和環境整治,降低鼠密度。

      2、切斷傳播途徑。

      主要為防鼠,避免直接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

      3、保護易感人群。

      目前尚無可供使用的疫苗,主要采取個體防護措施,家庭成員和醫務人員避免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和排泄物。

      拉沙熱的西醫治療

      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為對癥處理。應采取嚴密隔離至少3-4周。

      1、對癥支持治療

      臥床休息,水電解質平衡,補充血容量、防治休克,密切觀察心肺功能,監測血壓、腎功能,繼發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

      2、抗病毒治療

      利巴韋林(ribavirin):發熱期均可使用,應盡早應用,病程1周內接受治療可降低病死率。

      首選靜脈給藥。成人首劑30 mg/kg,最大劑量不超過2 g。之后每6小時給藥一次,劑量16 mg/kg,每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 g,持續4 天。再改為8 mg/kg,每次最大劑量不超過0.5 g,連續6 天。兒童按體重給藥,和成人同。

      口服。成人首劑2 g,之后按體重:>75 kg者,1200 mg/d,分2次,<75 kg者,1000 mg/d,分2次(上午400,下午600),連續10天。兒童30 mg/kg,一次服,之后15 mg/kg/d,分2次,持續10天。

      參看

      關于“拉沙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韩av无码免费大片
        <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