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

    1. 腸道病毒71型感染

      (重定向自腸病毒71型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腸道病毒71型首先于1969~1970年在美國加州的二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暴發流行中分離出來,1970年以后向世界各地傳播;1972年在澳大利亞引起以腦膜炎為主的流行;1973年在日本引起以手、足、口腔病和(或)無菌性腦膜炎為主的流行,在瑞典引起以無菌性腦膜炎為主的流行,伴有少數手、足、口腔病的流行;EV 71 在1969 年首次從加利福尼亞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嬰兒糞便標本中分離出來,在1974 年被鑒定命名。此后許多國家相繼報道了EV71 的流行情況。中國大陸首次發現EV 71 型感染是在1987 年冬季,湖北省出現的一起手足口病,1995 年武漢市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出EV 71, 之后的多次爆發流行經檢驗均為EV 71 感染所致。

      目錄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病因

      EV 71 屬于小RNA 病毒科,為腸道病毒屬成員。病毒基因由約7 408 個核苷酸組成,為單股正鏈RNA[3]。兩端為保守的非編碼區,即5′-非編碼區(UTRs)和3′-非編碼區,中間為僅有的一個開放閱讀框(ORF)。ORF 編碼含2 193 個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該蛋白進一步被水解成P1、P2、P3三個前體蛋白。P1前體蛋白最終形成1A(VP4)、1B(VP2)、1C(VP3)、1D(VP1)4 個病毒衣殼蛋白,為結構蛋白;P2和P3前體蛋白分別產生2A (特異性蛋白酶)、2B、2C 和3A、VPg (5′末端結合蛋白)、3C(特異性蛋白酶)、3D(RNA 多聚酶組分),這些蛋白均屬于非結構蛋白。

      EV71感染性疾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性強。病毒是RNA病毒,其特點是耐熱、耐酸且體型小。此病毒不僅對人有致病力,對乳鼠有也有致病力。對人的話,能引起肌炎,而且此肌炎跟柯薩奇A組病毒引起的肌炎類似;對恒河猴中,能夠產生一種類似于脊髓灰質炎疾病。在猴子中的神經毒力似與該病毒在高溫中的復制能力有關,但寡核苷酸電泳和凝膠電泳分離病毒蛋白后卻未能區分無神經毒力株。

      此病毒的傳染性強,且一般是通過患兒接觸過的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門診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嚴可造成感染;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亦可造成傳播。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癥狀

      腸道病毒71型的臨床癥狀表現不一。

      1、主要表現為無菌腦膜炎。例如,1975年發生在保加利亞的腸道病毒71型流行中,近兩成的病例表現為急性癱瘓,大概有一半是腦炎腦神經損害。而且病情發展迅速,起病后10~30h即出現癱瘓,這種癱瘓跟脊髓灰質炎類似。

      2、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病。此病發生在澳大利亞、瑞典和日本的話,在患者身上并未發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但是前三天前驅性發熱。

      3、全身性斑丘疹、心肌炎、傳染性多神經炎和上呼吸道炎。不過這些癥狀是比較少見的,曾經有一個新生兒血清學證明有腸道病毒71型。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診斷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檢查化驗

      1、病毒分離

      臨床上可以從皰疹液、糞便、口咽分泌物、尿和腦脊液中分離出腸道病毒71型病毒。

      2、細菌培養

      把病毒分離之后可進行細菌培養。分離培養陽性率以非洲綠猴腎細胞和乳鼠接種為最高。

      3、血清學檢查

      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有助于診斷。

      4、腦電圖檢查

      嚴重腦神經損害患者,可出現腦電圖異常。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鑒別診斷

      須與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感染相鑒別。

      柯薩奇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有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皰疹性咽峽炎等,有的病情類似脊髓灰質炎。

      手足口病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并發癥

      并發急性癱瘓腦神經損害(延髓性麻痹)。以延髓性麻痹為例,其特點為:

      (1)臨床特征為

      上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癥狀體征并存,表現為肌無力肌萎縮錐體束征不同的組合感覺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

      (2)具體表現

      舌肌萎縮、進食嗆咳、飲水從鼻孔嗆出、講話語音不、清聲音嘶啞常伴頭部側彎無力;咽反射消失、軟腭不能動、舌肌肌束顫動等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

      1、注意衛生,遠離病毒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衛生,杜絕傳染源。教育孩童、學生自幼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潔環境;養成游戲后、飯前、便后一定徹底洗手的習慣。大人感染后沒有癥狀,成為隱性傳染源,更危險。因為此病毒一般來說并不沒特殊的治療藥物,而且還會并發其它癥狀。特別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6~9月),家長更要多多注意,防治腸病毒必須由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著手,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正確洗手,注意飲食及飲水必須煮熟及煮沸。

      2、保證公共場所的衛生條件符合要求

      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

      3、防止病毒通過口傳染。兒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因為此病毒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密切接觸傳播。

      4、隔離患者

      一發現有此病的癥狀,例如發現手足口征候的孩子,應將其與其他孩子隔離,且用具、玩具等要分開,馬上送醫院隔離治療。

      5、健全疫情報告制度。

      凡出現發熱、感冒呼吸道癥狀,或發現手足口皰疹皮疹病兒,應速去醫院就診。

      6、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病毒

      提高提高人體免疫力和做好預防措施一樣重要,這是比較根本的措施。日常生活中多吃些水果。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中醫治療

      偏方

      藥方:大黃6克 厚樸6克 青黛6克 黃芩10克 赤芍6克 白芍10克 紫草6克 生山楂10克 生甘草6克

      服法:一天一劑。

      功效:排泄腸道惡濁之氣及病毒宿便,視病情減輕再調養腸胃止瀉。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西醫治療

      EV 71 感染目前缺乏特異高效的抗病毒藥物,臨床上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絕大多數患者為輕癥,自然病程約為1周,預后較好,僅需對癥治療。但對于重癥患者,需早期識別,積極救治。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護理

      EV 71 感染已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對于EV 71 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臨床表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將對EV 71 的防控及治療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此病全年都可發生,以4-9月見。 5歲以下兒童多見,尤其是嬰幼兒。通常不嚴重,感染病例中約80%為手足口病,多數病例經對癥處理后,可在7—1 0天內康復。

      參看

      站外鏈接

      關于“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韩av无码免费大片
        <samp id="rnjec"><rp id="rnjec"></rp></samp><pre id="rnjec"></pre>
        <acronym id="rnjec"><strong id="rnjec"></strong></acronym>

          <track id="rnjec"></track><p id="rnjec"></p>